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差异,出色的教师会针对这种情况,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例如面对同一道数学题,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接受。如果学生不理解题意,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还可以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运用比较辨别
通过比较不同的数学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想象。例如在数的整除知识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求这个最小是几。这题较难,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这时可给出一道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求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比较题学生能很快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所以这个数为72 + 10 = 82。然后引导学生将例题与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就能明白例题可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从而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所以这个数为72+10 = 82。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分析归纳
在教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如让学生讨论后发现,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 + 下底)×高÷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将其代入梯形面积公式就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所以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此时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成了底×高÷2,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操作
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学习数学也一样。例如量身高能帮助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概念;走一段路程可正确理解千米含义;称砖和硬币能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可得出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激发好奇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
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差异,出色的教师会针对这种情况,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例如面对同一道数学题,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接受。如果学生不理解题意,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还可以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听力
口算题训练
教师可以把口算题通过口述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这样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题训练
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1。
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观察方法
对于学生自己能通过观察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者适当点拨。例如出示一个游乐场的主题图,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如先观察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几个人在玩过山车,几个人在玩跷跷板等。
发现问题与答案
通过观察,还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找到答案。
培养想象力
给予思考时间
小学生求知欲望浓,想象力丰富,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想问题。
创设想象情境
例如在讲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时候,出示应用题“小红和妈妈去书店买《少儿百科全书》全套16本,每本15元,___?”让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再列式计算,这样既给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又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他方法
启蒙教育
从小学一开始就进行启蒙教育,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启蒙上,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思维的精确性和系统性。
适当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普通数学问题的变形和变法去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自己探究和发现,构建学生自主掌握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思维活动中来,让他们对数学思维的拓展有个实质性的体验。
培养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趣味教学方法
数学是抽象学科,为避免学生觉得枯燥无趣,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通过游戏、故事、实物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巩固基础知识
多种巩固方式
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做题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推理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例如给出一些条件,让学生推断结论。可以通过谜题、逻辑游戏等方式进行训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逻辑思维训练
通过一些逻辑思维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训练可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多种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性很强,可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调查、测量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3。
鼓励创造性思维
提供开放性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和解答。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进行数学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规律和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