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过关。由于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占70%,所以要确保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等知识点有扎实的掌握,对新课学习时没有学好的知识重新学习和反复记忆,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补好基础。
一、整体备考计划
新课阶段(1 - 6周)
争取在第六周结束新课内容。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化学知识,构建化学学科的基础框架,为后续复习奠定基础。
第一轮复习(7 - 10周)
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过关。由于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占70%,所以要确保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等知识点有扎实的掌握,对新课学习时没有学好的知识重新学习和反复记忆,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补好基础。
第二轮复习(11 - 13周)
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训练以及提升。将化学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助中等生提升成绩。
第三轮复习(14 - 16周)
侧重于中考试题的实战演练以及查漏补缺。通过做中考试题,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命题规律和考试氛围,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帮助优生冲击高分。
二、依据考纲分析
紧扣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
考纲是中考备考的指南。每年中考备战前,分析近几年中考的试卷,包括命题题型、考察内容、试卷结构以及重难点等。例如预测化学科满分100分的试卷中,选择题约36分,填空题约20分,简答题约12分、实验探究题约20分和计算题约12分。并且要明确连续三年中考试题以各学科的基础内容为主,难度比例为7∶2∶1,难题一般集中在实验探究、溶液的计算、推断题上。这样才能瞄准目标,把握复习内容的深浅度,掌握中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和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教法总结,加强学法和考法指导。
具体备考方法
建构知识链,调动学生积极性
避免复习课的弊端:复习课容易陷入炒剩饭、题海战术或者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所以老师不应过多占用时间重复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串联和整合知识,发挥学生潜能。
实例操作:例如在复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这一章时,给学生分配任务,让他们细化知识点、列出知识框架、找出考点,可以用图表、比较法等方法总结。然后各小组讨论、辩论、展示成果,其他组完善,教师适时指点,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复习课堂不再沉闷,也符合学情,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化学知识。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师生情感的重要性: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重要方面,对教学效果影响重大。教学不是知识的机械移植,而是师生心灵的接触交往过程。融洽的师生情感能缩短师生间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是教学中的催化剂,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具体做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带笑容,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答对问题时给予赞美,答错时也不严厉批评,而是鼓励。教师还要与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NBA、国家大事、娱乐明星等,对于学生出现的周末乱逛、早恋、喝酒等问题及时正确引导,让学生感觉与教师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提升课堂效果。
发挥小组作用,互帮互助
小组设置与优势:将学生分组,如大组六人一组,小组两同桌一组。这种模式适合专项训练,例如在化学方程式书写训练中,大组一人念,五人写,之后两人小组互相找错误打分;对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让学生在大组内书写计算过程,小组内展评、讨论,共同进步。
激励措施:为调动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的积极性,每学期对优秀小组进行奖励。通过小组组员的合作与竞争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让不学习的学生也跟着进步。
注意细节,分层备考
化学学科特点: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记忆。
分层目标与策略:将学生分为基础较差(中考目标40 - 60分)、中等生(中考目标60 - 80分)、优生(中考目标80分以上)三个层次。第一轮复习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补基础;对于所有学生,要教会他们记忆方法、梳理知识点的方法、找到丢分原因的方法、审题的方法以及确保基础题不丢分的方法等。
针对化学学科特点的复习重点
化学知识的连贯性
化学各章节联系紧密,一环扣一环。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每个环节都细致复习,为后续章节学习打好基础,不能有疏忽之处。例如复习化学时要利用各章节之间的衔接性将基础打牢,为能力突破做准备。
化学实验的复习
实验的重要性:初中化学以记忆实验为基础展开学科内容,实验题较多且难,涉及多种实验仪器用法、化学反应和现象,题型中的知识考点相互关联。
复习策略:进入复习第二阶段后,要把重心放在实验上。除了理解和掌握课本实验过程外,看老师做实验时要注意细节,解历年真题时要善于归纳思路方法,整理清楚每个过程和步骤涉及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开阔自己的思路,尤其要注意实验设计和过程梳理部分,因为实验中的小细节可能成为出题点,这部分如果对原理理解不到位很难拿到分值